IoT库—物联网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IoT库是物联网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目标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将物联网行业众多企业、产品、方案等合理分类管理、智能组合,为产业用户的决策分析、商务合作等提供更快、更好的解决方案;为终端用户的产业升级、智能化改造等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IoT库采用一个平台:IoT库物联网产业服务平台,三个终端:PC端、手机移动端、微信小程序的方式,为行业解决六大难题:方案选择难、选品效率低、找靠谱供应商难、商机获取难、人才培养难、成果落地难。

目前,IoT库服已经覆盖30+物联网行业领域超过8W+行业精准实名用户,小程序使用人数超过10W,链接行业32000+企业,每年产生约2500+商机对接服务。

IoT库的资源优势:

IoT库依托物联传媒十多年来深厚的产业积累,导入线上媒体、线下展会的优势资源,并通过产业协会深度链接物联网行业企业。通过线上线下互补的方式,将物联网行业的人与人、人与企业都通过平台链接起来,形成了独有的产业资源优势。

一、领先的行业媒体资源

物联传媒作为物联网媒体领军企业,创建了多个优秀的媒体平台,为物联网行业的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展示、 知识普及与商机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行业门户网站方面, 独立运营有物联网世界网、RFID世界网等物联网行业知名的媒体网站;媒体公众号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创建并运营有物联传媒、物联网展、RFID 世界网等一系列媒体公众号,是目前业界最具专业度、影响力和人气值的行业综合/垂直媒体平台。

物联网世界网目前国内最大的物联网产业一体化综合门户网站,也是物联网行业主流资讯报道平台,网站覆盖物联网十大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现有注册企业6W+,注册用户11W+,物联网产品数3W+。

RFID世界网是国内最大的面向RFID行业的综合行业门户网站,专注于电子标签、智能卡及相关领域的行业资讯收集、市场研究、企业推广、客户咨询等服务,努力促进 RFID行业的社会推广、信息共享、行业链的交流与合作,目前拥有注册企业6.6W+,注册用户23W+。

物联传媒旗下各公众号也已经累计超过10W+真实行业粉丝。物联传媒公众号(ID:ulinkmedia)是专注于物联网领域深度内容输出的平台,持续的向行业输出行业调研、技术科普、产业分析、热点解读等不同类型的原创文章,是中国物联网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

二、十二年行业知名展会资源

公司首创的物联网行业线下展会“IOTE国际物联网展”始于2009年,至今已经有12年历史,是全球首个物联网专业博览会。同时还拥有ISHE智能家居展、ISRE智慧零售展、ISCE 智慧城市展、锁博会(Lock expo)等多个国际知名物联网细分领域品牌展会。期间举办 RFID、传感器、LoRa、实时定位、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零售、工业物联网、NB-IoT、5G、车联网、数据与安全等在内的多场物联网高峰会议,包括《中国物联网与智慧中国高峰论坛》、《中国物联网CEO千人大会》、《RFID 世界应用创新大会》和《智能家居世界大会》等多个近千人参加的大会。

十二年来,IOTE国际物联网展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从面积不到5千平方米的一个小型专业展会,成长为年展出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即将达到10万平方米、参与观众超15万人次的大型行业盛会,是目前国内、国际上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的物联网行业专业展览,已经成为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三、专业的产业协会资源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是经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民间社团组织,是服务于物联网产业、企业和政府的行业性机构,也是深圳市首家市级物联网产业协会。 协会凝聚了一批志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如中国移动、远望谷、广和通、海能达、高新兴物联、 航天华拓、中集智能、豪恩安全、智物联、信为科技、中兴视通、博思得、日海智能、大族激光等全国领先的物联网企业。协会还有一大批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慧 城市、物联网云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等会员。 协会专注于为物联网产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推广、资源对接、产学研合作、投融资、产业培训、展览展会等全方位服务,以提高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构建规模完善的物联网产业生态链,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成立之初就以打造“技术生态、应用生态和产业生态”为建设服务目标,力争将协会建设成为AIoT智慧生态共同体。

技术生态建设服务:技术人才培训、主题研讨会、团体标准制定、专家智库建设、产业调研报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荐对接等。

应用生态建设服务:举办IOTE展会、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应用项目发布对接会等。

产业生态建设服务:产业意见收集反馈、承接政府政策职能转移、金融资本及产业基金对接等。

IoT库平台功能

产品/方案宣传展示

企业可一键上传产品/方案,平台产品/方案涵盖物联网全产业链,可快捷查找需要的产品/方案。

需求对接与发布

企业可免费查看平台求购、招标信息,可通过平台一键获取联系方式,直接联系采购单位洽谈。

行业报告下载

平台提供大量行业调研报告免费下载,涵盖物联网全产业链以及相关应用行业,如有需求也可以定制行业报告,供企业更好洞察市场风向。

供需对接交流专群

加入IoT库供需对接群,可更便捷的获取需求信息。实现高效对接。同时还能打破行业壁垒,拓展企业人脉资源。

中国高端芯片领跑,倚天一出,谁与争锋?

造芯难,一直是这两三年的热门话题,国内企业也在快马加鞭补齐芯片设计的短板。但在高性能 CPU 市场上,国内还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正如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所说,集成电路就是一座喜马拉雅山,而核心芯片就是珠穆朗玛峰,「需要全世界最高端的技术。」

今年3月,安谋公司发布了其号称十年以来最大更新,也是未来十年业务基石的ARMv9架构,随后的半年多时间,哪家厂商将率先推出基于ARMv9架构的产品,成为全球业界谈论的热门话题,骁龙898,联发科天玑2000,还是传说中的亚马逊Graviton3?

今天,答案揭晓。

全球第一款ARMv9架构芯片,

在大陆诞生了。

10月19日,2021云栖大会现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正式发布其首颗通用芯片—倚天710,采用先进的5nm工艺制程,集成600亿晶体管,主频最高可达到3.2GHz。

作为首款亮相的ARMv9架构芯片,倚天710在标准测试集SPECint2017上,性能跑分达到440,超出业界标杆20%。
取名倚天710,一颗自研云端芯片,刷新了Arm服务器芯片性能纪录。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阿里平头哥成立以来,第一颗通用芯片。

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进军造芯3年来,平头哥先后推出了处理器IP玄铁910、AI推理专用芯片含光800,并且落到地商用。

但CPU,作为计算机系统最核心单元,无论难度还是重要性,意义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在专用芯片含光800发布时,阿里巴巴集团CTO、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谦虚表示:这是平头哥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而现在,随着倚天710发布,通用芯片的成功拿下,毫无疑问标志着平头哥半导体来到了一个更大的里程碑节点——长征路上的艰难一役已被攻克。

同时,对于开启商业互联网向硬科技转型的阿里巴巴而言,亦是标志性时刻。
倚天710是阿里云推进“一云多芯”战略的重要一步,同时也体现了阿里巴巴弯道超车的决心。

阿里在造芯方面一直以来保持着高调的态度,并且很早就开始布局。

在投资布局方面,2016年阿里投资软件定义网络(SDN)芯片公司Barefoot、翱捷科技、寒武纪、深鉴、耐能等多家芯片企业。今年10月,阿里巴巴和百度还战略入股了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家基于Arm架构的国产CPU开发商。

在自研方面,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并组建了一支由半导体行业顶级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在2018年,阿里巴巴又全资收购了大陆唯一拥有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的中天微,并在同年的云栖大会上与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整合成阿里最强芯片公司“平头哥”。

2019年,平头哥便推出了首枚AI推理芯片“含光800”,并进入量产,2020年开始已经在阿里的超级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

从09年开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阿里已经建立起一个庞大、完整的软硬件生态体系。而这次阿里进军自研服务器CPU领域,发布倚天710的背后可能也是整个Arm生态的躁动和进攻发起。

Arm架构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带给了云厂商更多的积极性。近两年来,包括Ampere、富士通、Mavell、亚马逊、华为等厂商都在发力造芯。2018年11月,全球第一大云服务商亚马逊AWS推出基于Arm架构的首款AWS Graviton服务器芯片,并且在2019年12月又推出采用Arm Neoverse N1内核的7nm第二代Graviton服务器芯片。

而在国内,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早在2019年1月就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7nm 64核服务器芯片鲲鹏920,以及服务器“泰山”。不过受制于制裁,下一代的“鲲鹏930”无法如期发布;百度则在2018年发布AI芯片“昆仑”,另外据报道百度第二代昆仑芯片业已流片成功,将于2021年下半年量产。

阿里倚天710“出鞘”虽迟但到,并且是业界首发5nm芯片,还是让阿里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不过,张建锋表示,倚天710并不会出售,主要是阿里云自用,是阿里云“一云多芯”战略的重要一步。“我们将继续与英特尔、英伟达、AMD、Arm等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在三年时间内,平头哥完成了从发布首款RISC-V处理器玄铁710、首款云端AI推理芯片含光800到首款通用服务器芯片倚天710的“三级跳”。

除了今天的主角倚天710之外,云栖大会现场,张建锋宣布玄铁CPU已出货超25亿颗,成为国内应用规模最大的国产CPU。玄铁系列处理器是平头哥面向IoT端侧应用开发的自研CPU,采用自研和RISC-V两大架构,覆盖从低功耗到高性能等各类场景,玄铁CPU被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工业控制、车载终端、移动通信、多媒体和无线接入等领域。
而在本次大会上,阿里云还宣布开源四款玄铁RISC-V系列处理器,玄铁E902、E906、C906和C910,覆盖高、中、低应用场景,并开放相关的工具及系统软件。全球的开发者都可以通过平头哥Github和芯片开放社区(Open Chinp Community)下载玄铁源代码。

加上阿里第一颗已经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阿里云服务了搜索推荐、视频直播等行业客户实现的云端AI推理芯片“含光800”和今天的“倚天710”,阿里平头哥已拥有处理器IP、AI芯片及通用芯片等产品家族,其端云一体化战略也愈发清晰。

而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计算和数据将加速向云上迁移,从而催生更多云上新物种。张建锋认为,就像最早有了电,后来有了电网,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出现了丰富的电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云也一样,未来将出现无数的云上新物种,张建锋表示,“这样的技术爆发已经有了很坚实的基础,我们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将看到“电器”爆发一样的时代机遇。”

直线驱动,更卓越,更高效

从严苛环境到全自动仓储——管状直线电机优势显著

能量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储能,也可以是动能,即运动。电机就是将储存的能量转化为动能。

与其他万物一样,运动产生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驱动方式,管状直线运动正越来越受到机床制造、工厂自动化、包装、印刷和材料处理等各种应用的青睐。

由于在精度,速度,效率等各方面优势显著,管状直线电机在制造业,物流和其他领域大受欢迎,本文将对这种电机和其他三种最常见的驱动方式展开比较与研究。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能耗和员工安全都是重中之重,任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安全的方法都值得考虑。

ANCA Motion来自澳大利亚,是运动控制系统与软硬件的开发商和制造商,同时为其姐妹公司ANCA数控机床提供服务。2014年起,ANCA在其全球著名的工具和刀具磨床中配备了LinX®管状直线电机,并将其应用在FX Linear和MX Linear刀具磨床中。

在精密工具制造业中,微米级精度和生产效率十分重要,配有LinX®管状直线电机的设备不仅可以降低运行成本,还可获得更好的表面光洁度,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深受客户喜爱。

直线驱动,更卓越,更高效
气缸

气缸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今,它们是工厂的重要使用产品,可实现两点间的快速移动(噪声较大)。

它们是工厂电力的主要消耗源。据估计,由于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用压缩空气直接执行运动所需的能量是使用电能的十倍。

尽管效率不高,但气动技术已为人们所熟知,应用广泛。

根据规模的不同,工厂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多台空气压缩机和/或一个复杂的气路系统才能将压缩空气输送到所需位置。在这样的气路系统中,因为气体泄漏造成的损耗是非常高的。

这种系统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它们缺乏灵活性。重新校准不同生产过程的空气压力有时需要几个小时。

与气缸不同,ANCA Motion的LinX®管状直线电机采用基于伺服的闭环控制,可以快速轻松地更改运动位置,这意味着它可以尽可能地缩短不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调整时间。它们还集成有分辨率为10um的位置传感器,无需外部编码器,不仅简化了系统集成,同时也可满足更高的质量和产量要求。

这样,节约的能源成本可迅速与前期的投入成本相抵。相比于气动技术,其回收期一般为18个月。

滚珠丝杠

相比气动技术,滚珠丝杠的应用历史更久远,大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今它仍然存在,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动力转向和机械臂移动。

这是一种间接的驱动方式,通过螺母和螺纹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

滚珠丝杠运动有其实用性,从其使用的历史便可见一斑,但它也有缺点。

它无法迅速加减速。运动部件之间的接触会产生摩擦和磨损,因此需要润滑剂。润滑剂有可能会成为污染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磨损还会导致维护成本增加,性能下降。

由于螺纹与螺母之间存在着间隙,这也会引起另一个问题,就是反向间隙。

相比之下,LinX®管状直线电机则更为灵活。由于其直接驱动的特点,它没有反向间隙,动子(带有铜绕组的电机线圈)和磁杆(带有永磁铁的密封不锈钢管)之间没有摩擦。没有摩擦意味着磨损更少,寿命更长,加工出来的刀具或其他应用领域的产品质量更佳。

LinX®电机还能实现高达10米/秒的速度,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平板直线电机

平板直线电机(通常简称为直线电机)经常被描述为旋转电机的展开版本,其中,旋转电机的转子(含永磁体)是平板直线电机的固定部分,而旋转电机的定子(包含线圈)是平板直线电机的运动部分。

在非工厂环境中,这种原理的应用例子有磁悬浮列车和轨道炮。而在工业环境中,应用这种原理的平板直线电机可凭借其高精度,高加减速和高推力应用于材料处理和机床中。

与滚珠丝杠相比较,平板直线电机的优势是没有反向间隙。

这种电机的缺点是无法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另外由于电机线圈和磁块之间存在吸引力,会产生机械应力和热量。这样就可能需要使用单独的冷却系统,反过来增加了机器的整体成本。另外,强大的下压力会导致直线导轨更快地磨损,从而需要经常进行更换。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管状直线电机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磁通量,电机线圈与磁杆之间没有接触,可实现更好的热稳定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LinX®电机采用对称设计,不存在下压力。这些特性都使之可以胜任严苛环境下的工作任务。

所以厂商的设备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达到更优的精度。

直线驱动,更卓越,更高效
ANCA Motion的管状直线电机最初是为了让ANCA数控机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而设计的。ANCA是数控刀具磨削技术的全球领导者,自1974年以来创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其墨尔本工厂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都远销海外。

LinX®系列电机不仅在刀具制造方面有着多年的应用历史,而且在全球拥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在不同的行业和应用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这其中包括拾放,贴标,压制,分拣,堆垛,传送,产线分配以及自动化仓储中的许多其他处理应用。

除了LinX®,ANCA还可提供系列的伺服驱动器,人机界面和控制系统。

ANCA Motion在开发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方面有着数十年的经验,还可与客户合作研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由工程,销售和服务的专家组成的本地团队可为其提供全力支持。

除了定制电机之外,ANCA Motion提供两个系列的标准LinX®管状直线电机:M系列(持续推力为80 N至287 N,峰值推力为1200N),防护等级IP 66,和S系列(持续推力为335 N至630 N,峰值推力为4270N),防护等级IP 67。

ANCA Motion是ANCA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设计和制造灵活的控制系统,特别是高精度的CNC设备。ANCA Motion根据OEM客户的特殊要求定制化硬件和软件。ANCA Motion可以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从交钥匙的自动化控制包到单独的产品,如数字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软PLC,CNC,IO模块,电机,电缆和电气柜等一系列优质产品。

西门子将参展第四届进博会,以数字化创新助力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西门子持续深度融入中国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面展示数字化创新科技在智能制造、智能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和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一系列成功应用

首次设立零碳展区,集中展示西门子中国“零碳先锋计划”及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全面解决方案

将正式发布《西门子中国碳中和白皮书》,为重点产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路线规划建议并分享全球实践经验

西门子即将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参展主题为“以科技,共创每一天”。西门子将全面展示其数字化创新科技在智能制造、智能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和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一系列成功应用,并通过众多与中国企业的共创案例展现数字化科技的巨大潜能。此外,公司也将首次在进博会上设立零碳展区,一站式呈现近期启动的西门子中国“零碳先锋计划”。西门子不仅自身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更携手各方伙伴共创绿色生态,打造端到端的零碳产业链。西门子还将在进博会期间正式发布《西门子中国碳中和白皮书》,在顶层规划、路线图制定以及行业领先技术和实践等方面分享思考与洞察,切实助力中国重点产业实现“双碳”目标。同时,西门子还计划与中国企业在众多领域深化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进博会是促进国际交流、推动开放合作的盛会,西门子很荣幸能够连续四年参与其中,在中国市场展示我们卓越的数字化创新能力。”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表示,“西门子扎根中国发展近150年。通过参与进博会,我们将持续深度融入中国新发展格局,与中国政府、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创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能。”

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携手各方共创绿色生态

此次即将发布的《西门子中国碳中和白皮书》将结合全球和中国碳中和发展历程,梳理清晰的产业减碳路线图,包含基线和愿景确定、顶层规划、实施方案组合设计和路线图迭代等关键步骤。同时,白皮书还将逐一分析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的减碳挑战与机遇,并提供西门子在这些领域的咨询、解决方案、创新科技及成功案例,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指引。

此外,在零碳展区,西门子将首次展示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足迹可信精算与追踪解决方案Siemens GREEN。利用在能源管理、工业边缘计算、网络安全与区块链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西门子能够帮助企业精准计算与追踪产品在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并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加密信任网络,在保证数据不被篡改的情况下实现各级供应商相关数据的透明化集成与分享。据此,企业可以精确记录和计算单个产品的碳足迹信息,显著提升产业碳足迹的透明度,进一步构建碳足迹多方协作平台,为每一个参与方提供精确可信的数据,并与之共同释放减碳潜力。目前,该解决方案已经在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成功实施。

不仅如此,来自西门子中国的本地创新成果——环保气体绝缘开关设备blue GIS也将在这一展区亮相。该设备采用无氟解决方案和真空灭弧技术,在运行时不产生任何对环境带来损害的气体或化学添加成分,目前已在张家口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此次在零碳区域内展示的内容均为西门子中国“零碳先锋计划”的一部分。通过这一计划,西门子致力于以数字化创新和跨领域知识与经验,携手各方伙伴共创绿色生态,赋能打造端到端的零碳产业链。西门子将在自身运营、供应链管理和客户赋能等三大领域全力推动减碳进程,力争至2025年在中国帮助超过500家重点供应商加速减碳步伐,助力数十个行业的上万家客户节能增效。

融合数字与现实世界,西门子以数字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展区将展示西门子在智能制造、智能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和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及其成功应用。在智能制造领域,西门子将以互动方式展示数字孪生和工业云等前沿科技在西门子中国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新工厂中的应用。通过在产品与产线设计、实现和优化全流程中实现精益数字化,新工厂将实现产能增长近三倍,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近20%。展区内还首次展示了升级后的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与赋能中心(DE2C),能够以多种建设、运维及合作模式助力客户与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一并展出的西门子工控安全态势感知系统OSA基于AI与威胁情报技术,实现了OT系统中的资产、漏洞和运营风险的可视化,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驾护航。此外,西门子还将展示工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边缘计算、预测性分析系统SiePA、工业5G、机器人集成与虚拟调试等技术创新,赋能工业企业挖掘数据价值,全面提升竞争力。

在智能基础设施领域,西门子将展示一系列连接能源系统、楼宇和交通,构建智慧城市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西门子NXpower 一站式智能配电解决方案集成了配电设备、智能模块、网关和软件管理系统等多种软硬件产品,可以实现高效的资产管理、可靠的主动运维、智慧的能效管理和前瞻的电能洞察。作为涵盖发电、储能和能源监控的整套解决方案,西门子分布式能源系统(DES)助力能源产业迈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公司还将通过西门子上海中心模型的实际应用案例,展示西门子楼宇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智慧空间”的应用。

在智慧交通领域,西门子交通将展示单双层混编、大容量且节能环保的城际列车平台Desiro HC,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展示系统、并以互动方式展示其全自动运行功能及全球成功案例,助力全球交通运营商打造更智能的列车和基础设施,提升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确保可用性并提升乘客体验。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西门子依托深厚的工业运营和管理经验、前沿的工业物联网技术和交付能力以及蓬勃发展的跨行业生态,将集中展示端到端数字化转型咨询能力和集成服务。在医疗健康行业,西门子艾闻达为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从顶层战略咨询到落地实施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共同描绘“医疗服务4.0”的全新蓝图与实施路线。另外,西门子艾闻达还将详细展示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这一全新商业模式,通过赋能本地合作伙伴打造产业生态,形成技术输出、新兴产业推动、生态伙伴能力提升、西门子业务拓展的闭环。目前,西门子已在四个城市开展基于软件和服务类赋能中心业务,助力当地产业升级。

携手中国企业,挖掘数字化无限潜能

在本届进博会上,西门子将聚焦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价值共创,深度呈现与中国企业在众多领域的合作成果。

在工业领域,西门子携手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在智能化钢厂顶层规划、无人化智能料场建设、MindSphere工业物联网即服务解决方案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务实合作,有效助力河钢提高数字化生产水平。西门子与广东智联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基于MindSphere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和数字化技术赋能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圈,推动大湾区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借助西门子数字孪生技术,上海思客琦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调试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平均项目交付周期缩短近30%。西门子完整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也将助力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位于天津的智能制造工厂,实现精益生产和可追溯管理。此外,西门子艾闻达还携手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打造数字化制氢装备超级工厂,为中国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和加强可再生能源应用作出贡献。

在智能基础设施领域,西门子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智慧园区、智能电网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进行全价值链合作,助力其开启智能炼化新阶段。西门子与上海欧通电气有限公司精诚合作近20年,深耕石油石化行业,共同打造电气开关行业旗舰产品。凭借数字创新技术,西门子助力苏州兰德集团打造绿色智能基础设施,与其合作建设西门子在华首个“先进制造+低碳园区”示范项目,推动零碳建筑技术落地。

深耕智能仓储物流,试水数字孪生技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 4.0”时代已经来临,产品、消费与生产三者高度融合,形成一种数字化的产品服务生产模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智能制造的实现提供着强大支撑。雷柏智能装备为响应国家产业性转型升级导向,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集成系统,逐步发展为以智能物流装备与智能集成系统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服务商。

在智能制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交互与融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提出了数字孪生的解决方法。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在设备或系统的基础上,打造数字版的“克隆体”,并将实物资产以数字化的方式表示出来,由物理实体与孪生模型结合成的功能系统。

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基于数据采集搭建整个仓库的数字模型,进行仓库布局规划和设计的模拟与仿真,对接WCS、WMS系统,实时显示各个生产流程、设备状态、动作等关键信息,对作业任务、设备等进行仿真监控。该技术有助于优化空间利用率和人员效率,提升产线运营效率,进而提高收益。雷柏智能装备正在试水该技术,试图通过全新技术助力搭建智慧工厂,开拓智能仓储物流新局面。

数字孪生集控系统平台,能够完美融合各种系统,实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快速交互,达到人、设备与系统的数据畅连,将信息以可视化方式快速呈现。通过实现物流实体系统的虚拟化,借助机器学习对各种场景的物流系统运作进行调校和升级,运营验证推演成本,贯穿物流配送中心的生命周期全方面流程,从而创造出最好的物流系统运行状态。

在智能仓储物流数字孪生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将3D可视化的虚拟模型向客户进行展示,可以更加直观地介绍整个系统与方案的规划设计、动态运转流程。同时,在系统的流程、操作、检查和优化中,可以将获取的数据与报告实时发送给客户,从而降低沟通成本,进行针对性的故障维护与问题解决。

有数据显示数字孪生正由设备工序数字化向流程系统数字化逐步发展,通过反复的模拟计算,自主生成数据资源库,并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于实体流程的自适应、自决策,从而在生产需求、业务场景发生新变化时,生产流程能够完成自发性的智能化、柔性化调整。

数字孪生技术已经向我们走来,在智能制造企业的软件开发中,未来或许更多的是充当助燃剂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开拓了值得探究的发展空间,只有将其有效地结合到实际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帮助企业顺利地完成数字化转型。雷柏智能装备将在技术研发上聚焦力量,在核心竞争力上厚积薄发,将最前沿的智能系统技术应用到物流系统和工业生产中,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以“数字+低碳”助力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专访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源管理中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韶峰

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结构调整、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在加速。这场转型,对拥有逾180年历史、秉持“在中国,为中国”原则的施耐德电气意味着什么?施耐德电气又将借助哪些新技术、新路径融入转型浪潮?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源管理中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韶峰给出了“答案”。

建设多元融合的高弹性电网

徐韶峰认为,相较传统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将从部分感知向高度感知、从单向控制向双向互动、从计划为主向智能高效转变,并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以及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应用和新技术与新设备应用的特点,这需要电网在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变得更弹性、更灵活、更智能,形成多元融合的高弹性电网。

“随着更多新能源并网,供电侧企业需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以应对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性、间歇性,以及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调度运行、保护控制等方面的难题,保证电网可靠运行、灵活高效。”徐韶峰说,“要在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更高比例的新能源消纳,需要更高效评估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灵活可靠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真正精准有效控制电能质量。”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电网系统深度转型,任务艰巨,但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徐韶峰表示,施耐德电气将主要依托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的电网解决方案,有机整合新型绿色设备、分布式能源及微电网管理、数字孪生技术等技术要素,赋能用户推进电网转型,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我们未来将依托融入低碳、绿色理念的无六氟化硫环保中压开关设备,把握整体电网运行实时状态的电力系统模型,助力配电企业集成更多可再生能源、更好管理智能基础设施的分布式能源资源管理系统 、降压节能和微电网等新技术,以及服务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平台等,在产业生态中与用户合作共赢。”

直面更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挑战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建设除了要适应更高的新能源接入比例外,还面临电网可靠性、分布式能源集成、电网损耗等一系列挑战。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安全稳定电力供给的要求将更加严格。“我们将通过高级配电管理系统,将配电管理、停电管理、监督控制和数据采集整合为一个具有50余种先进功能的统一解决方案,为日益增多的智能电网设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级计量和其他相关设备带来更高的可靠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徐韶峰介绍。

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对电网的可靠性和韧性提出了新要求,施耐德电气也将以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开启“数字+低碳”新范式。

“该系统可集成大量分布式能源,并主动监控、控制和优化协调分布式能源参与输电时的表现,还可作为公司高级配电管理系统的嵌入式组件,与实地验证的数据采集系统相结合进行监视和控制,与能量管理系统相结合进行输电操作,与嵌入式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相结合提高生产弹性和可靠性。”徐韶峰说,“此外,我们的微电网解决方案可通过微网规划和优化运营、并网管理和储能管理,提供源、网、荷、储互动的数字化平台,从而实现容量优化、峰谷差和绿电消纳比例的提升等收益,助力零碳园区等愿景加速实现。”

当前,新基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遍布配用电设备的新型基础设施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撑,降低电网损耗成为施耐德电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据徐韶峰介绍,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全集成解决方案以配电系统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通过互联设备,以及边缘控制和基于物联网的分析和服务,以数字智能技术赋能电网规划、运行、维护,从源网荷储各个维度提供柔性电网方案,助力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打造端到端的零碳产业链

今年5月,施耐德电气发布“绿色能源管理”理念,在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双端,提供从专业顶层设计咨询到软件系统、硬件产品,再到全生命周期服务,覆盖源网储荷全过程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为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提供安全可靠、数字化、低碳的能源解决方案。

其实早在2014年,施耐德电气就曾参与,将德国柏林舍内贝格区的一座废弃煤气站打造为欧洲第一、世界领先的零碳园区。“该园区基于EcoStruxure开放架构与平台的数字化方案,建成后达到德国与欧盟的2050气候目标,并验证了经济可行性。”徐韶峰说,“因此,基于绿色能源管理理念,我们提供独特的软硬件一体化、中低压一体化、强弱电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四个‘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可持续、高效、柔性、灵活四大价值,加速兑现碳中和目标承诺。”

在中国,施耐德电气正在全力参与降碳进程。近日,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依托绿色能源管理,通过EMA(EcoStruxure Microgrid Advisor)微网顾问,帮助微电网成功管理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现货电力市场实时电价、构建用能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定义微电网运行策略等在内的复杂能源系统。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天气预报、电力市场和运行时间,更好地预测各维度下能源供需变化,并结合CCER,获颁中国船级社认证的碳中和证书,创建了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首家碳中和工厂。

谈及如何让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营的全价值链,徐韶峰表示,施耐德电气有“四步走”建议: 在战略规划上,制定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规划,建立可持续愿景和战略;在体系设计上,设立减排目标,明确减排路径,确定目标和行动的优先级;在执行优化上,执行减排计划,落实减排项目和举措;在绩效展现上,持续追踪碳减排结果,建立长效创新机制。所有这些都将基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各项技术创新。

关于工业存储的行业调查报告

存储、网络、计算是ICT技术的三大支柱,存储介质(存储卡和硬盘)是名副其实的电子行业“原材料”。

存储产品是计算机中数据存放的主要介质。随着近年来的发展, 存储产品的变化日新月异, 各种新型存产品进入市场。

从PCRAM和MRAM到RRAM等更多技术,一系列全新的存储技术正不断涌向厂商。

随着5G技术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存储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这也使其一度成为焦点。

故此,gongkong®特此做了一项调查,接下来从6个方面进行报告阐述。

一 工业存储发展现状及趋势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对芯片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芯片的运算和存储能力正在遇到瓶颈,这也是各家半导体公司竞相开发新的硬件平台,计算机架构与设计路线,提高芯片性能的主要原因。新型存储产品或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或者具有更高的耐用性,或者更小的尺寸,成本,功耗。但由于存在瓶颈,目前下一代的存储产品生产良品率不高,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成为市场现象。目前在中国市场,进口产品占30%。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份额。

二 工业存储供给需求分析

此次调研数据采集,主要针对工业行业,其中也包括小部分互联网行业。在他们的工作中都会使用存储卡或硬盘等存储产品。其中此次调研对象电子制造业、机械行业、电力、汽车制造业占主要数据来源。针对此次关于工业存储数据调研的调研方式采用电话询问。从500个数据中抽样选取300个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 目标群体面对数据备份要求

在工作中,大家最注重的就是存储的稳定性,其占比达到47%。其次对于安全性,速度和容量上的要求相对于低一些。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存储产品性能相对稳定,那么速度和安全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存储容量不是第一要素,工作中够用足以。甚至有的行业部门会定期更换存储产品。很难用到全部容量。同时,存储产品的性价比和寿命基本不在考虑范围内。如果产品质量过硬,可接受高质高价。

特别针对首选稳定性功能的人群进行行业数据分析。机械、电力、电子制造和汽车制造业这些行业对数据稳定性要求特别高。因为行业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复杂性,一旦出现故障,难以修复,数据丢失对工作影响较大。

四 注重产品标准分析

对于数据备份,选择本地备份人群占比87%,云备份则占7%。目前大家在对于可以选择本地备份情况下,不会考虑云备份。

而选择本地备份人群中占比在11%至19%的机械、电子制造、化工、电力和汽车制造的被调查者主要觉得云备份麻烦,其次就是运用不太熟练,担心备份操作出错,没有备份上。

选择本地备份互联网行业人群,单纯就是图方便,觉得云备份麻烦。

也有被调查者在进行本地备份的同时也会进行云备份。他们是希望能得到多重安全保障,而这些被调查者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主管、经理级别。

不备份人群是因为工作性质不需要保存数据。

五 产品出厂随机附带工具套件

66%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出厂随机附带的工具套件,并首选加密功能。硬件加密功能比软件加密解读更快,安全性更高。这是选择出厂随机附带的工具套件中最希望拥有的功能。

选择其他工具套件人群,期待能开发出更人性化的工具,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

六 产品寿命到期是否更换

7.1产品使用寿命到期是否更换数据分析

产品使用寿命到期,有50%的被调查者选择继续使用,其中,61%的理由是设备没有坏,可以继续使用;31%是因为存储了数据而选择不换;7%是其他原因,如果有出现新的产品正好设备到期了,可以考虑选者更换。还有调查者表示,即使产品寿命到期,但是有多个备份,可以继续使用。

在32%的选择更换的被调查者里,有过半数认为到期了,就选择更换。在选择更换的被调查者中,有37%的人担心数据丢失;12%的人则是因为工作中项目原因,完成一个项目后会全部换新设备,或者部门会定期更换新设备。其他人群中有过曾经数据丢失的风险,所以会更换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