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企业应如何顺应工厂智能化发展趋势?

IT-OT 融合赋能工业4.0

数字技术融入实体产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根据《2023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建成,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随着科技的发展,元宇宙的应用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来建设智能工厂和工业 4.0 计划,并且已成熟应用于仓库的视觉拣选中。

IT对于企业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未来将会拉开更大的差距,同时也将改善企业的业务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客户的体验感。IT 和 OT 系统的结合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运营质量和生产率,不仅能够远程连接设备、机器,还能采集和分析运营数据,完成自动化控制,并利用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技术来提高可用性和协作性。

IT-OT 融合系统为企业售后服务支持以及培训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能够大大降低处理时间并扩大售后范围,还能更快获得所需的正确信息。据专家预计,数字孪生和增强现实(AR)的使用案例与IT同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应用率,特别是在复杂工业设备(如仓库、物流和航空航天环境)的应用领域,潜力无可估量。

超越 ChatGPT,拥抱自动化、边缘分析和以人为本的未来

人工智能(AI)已广为人知,但无论是机器学习形式,还是以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形式, ChatGPT将人工智能又推向了另一座高峰,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简化流程和减少人为错误。大数据时代需要快速大量地处理数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处理对计算机处理能力要求很高,会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虽然目前主要是通过云计算来实现。2024年,TeamViewer将进一步增加对边缘计算的投资,在人工智能(AI)分析方面,边缘计算也将突破哑巴数据收集器的概念。

尽管人们对网络安全和监管方面的顾虑仍然存在,对数据流和数据分析的了解也有些欠缺,但这并不会影响企业前进的脚步,因为收益是远远大于风险的。并且企业不能因为人们对网络安全存在怀疑就不对数据进行利用,相反,应采取更加负责任的态度。

人工智能(AI)的应用能够帮助员工提高生产力、效率和准确性,并帮助各行各业克服日益严重的技能短缺问题。因此,人工智能的应用刻不容缓,鼓励员工学习新技能,承担更多价值驱动型任务十分重要。

从传统到科技,工厂智能化该如何走

智能工厂拥有巨大潜力,并能为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不仅仅是对于新建设的工厂, 就现有工厂的智能化更新而言也十分重要,近期在新加坡现代汽车创新中心的成功设立就是智能工厂的典范。

随着工厂智能化不断加深,Mei 预测2024 年智能工厂的数量将显著增长:“工厂运营者需要与时俱进,学会应用智能技术手段对车间流程进行智能化管理”。

工厂车间内准确掌握运营数据是开发垂直化解决方案和提高效率的关键步骤,这一切都取决于数据和分析结果。随着智能工厂的技术更加成熟,可以与现有的运营系统集成,这就意味着不需要新建工厂,使用原有的厂房即可完成智能化升级。

此外,增强现实(AR)技术也将更多地应用于工厂车间。无论是对员工的培训还是机器售后维修,通过佩戴智能眼镜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直接将指令投射到工人的视野中,现场工人可以在任何地方由专家远程指导操作流程,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工厂的运行时间,还能优化流程。

展望2024 年,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智能工厂领域,利用IT-OT 融合系统完成工厂的智能化更新,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指日可待。

燃擎之旅:西门子助力流程行业可持续发展加速

近日,2024年西门子流程工业“燃擎之旅”·北京站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以数字化和低碳化“双轮驱动”为主线,针对化工、制药、水处理、新能源、新材料等流程行业,全面展示了西门子智能制造领域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理念、创新技术、先进实践、全新模式及开放生态。

大会期间,西门子股份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过程自动化首席执行官Axel Lorenz、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过程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刘力康接受了gongkong等媒体采访。

在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激烈的竞争时,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生产力和发展模式是远远不够的。新质生产力是指借助数字技术的深层应用,催生出新的创新技术和方法,进而推动工业领域的变革和发展。以数字孪生、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Axel Lorenz向我们分享了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并重点介绍了西门子在数字孪生、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方面的应用。

基于数字孪生的技术,西门子推出了PlantSight和gPROMS,为工厂设计和工程阶段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工具。此外,西门子还将仿真技术进一步整合到Simatic PCS7和PCS neo控制系统中,使得用户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能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并从中受益。

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工厂提供了资产层面的预测性维护及工艺过程优化的可能性。西门子提供的边缘计算能力,使其与生产过程实现直接联系,在现场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西门子能够提供智能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等产品,用户可以在现有工厂中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此外,西门子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平台SiePA(Siemens Predictive Analytics),集成了工业人工智能与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将预测功能从 “预测性维护”扩展到 “预测性优化”,并内置众多行业知识与经验。SiePA可以与DCS系统(如Simatic PCS7 / PCS neo)相结合,实现“AI+DCS” 加强控制,助力企业在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

当今时代,传统行业和快速增长型行业都在寻求转型升级,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提高既有投资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等。尤其是以化工、制药以及水务等行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西门子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行业经验,致力于为这些领域提供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以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石化行业,西门子帮助青岛炼化完成了整个DCS平台SIMATIC PCS7系统的稳定更新,实现了全厂软件平台统一。西门子使用COMOS,SiePA等软件平台,实现了转动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故障管理、KPI分析、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易损件寿命的自动计算等。在制药行业,西门子与北京民海生物在产线数字化建设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为其提供了工业网络及安全、BMS-EMS、SCADA、MES的完整的落地解决方案及工程实施服务,助力民海实现生产过程全流程数字化追溯体系。

依托前瞻视角和深入了解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西门子还积极布局氢能、电池及半导体等上升性行业,不断丰富产品组合,并针对这些行业设置了专业的行业专家,为客户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以助力客户顺利实现转型。“西门子观察到氢能在工业领域越来越重要。氢能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Axel Lorenz进一步讲道。

作为氢能行业的先行者,西门子为客户提供数字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在电解水制氢设备方面,西门子的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设备的能效优化和设计优化。此外,西门子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帮助用户从工程设计阶段进行仿真应用。目前,由西门子参与的内蒙古我国首座氢能的绿氨零碳项目,目前中试已经基本调试完毕。该项目中,西门子提供了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支持,确保生产效率最大化,保证制氢、制氨的稳定性。

无论是传统的高耗能行业还是新兴的新能源等领域,企业的低碳之路任重而道远。西门子始终关注行业动态和客户需求通过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访谈中,刘力康进一步总结了西门子过程自动化事业部的三大优势是如何赋能产业升级:

一是“软硬结合”,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结合,充分发挥西门子底层自动化优势,提供全套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数字化软件支持,挖掘、释放生产数据背后蕴藏的价值,将数据转变为影响和优化生产的有价值信息。

二是IT与OT的融合,西门子通过PROFINET技术以及5G技术,将IT与OT在通信层面上的数据链打通,消除信息孤岛。借助于边缘计算,进一步解决IT与OT融合的问题。

第三点,通过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帮助客户加快创新,增强可持续性,推动整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能够提供轻量级服务和产品,助力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落地与实践。

深耕中国市场,夯实本土研发、生产

当前,中国市场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而西门子全面的自动化、数字化、低碳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十分吻合。采访中,刘力康表示西门子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为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贴近客户需求,西门子不断加大在华投入。对于接下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刘力康向媒体透露,西门子计划在其位于大连高新区的西门子工厂内新建一条用于生产过程仪表压力变送器核心元件的生产线。预计将于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届时产品交付周期将缩短80%以上,进一步强化西门子本土生产和供应能力。

此外,针对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本土用户市场的需求,西门子还设立了战略产品管理部,将总部的产品管理职能转移到中国。目前,西门子已组建近30人的团队,针对不同的产品领域,如电源交换机、DCS产品、医疗类产品以及软件类产品,设置专门的产品经理,以加速本土化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流程行业的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西门子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流程工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的技术,致力于与用户及合作伙伴保持紧密联系,以提供符合产业升级需求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热烈向前”,启航再出发

——记2024年1月第四期“启航计划”竞聘培训

1月5日-6日,为提高子公司竞聘人员的业务知识及能力素养,走好新岗位的“第一步”。在众业达总部开展第四期“启航计划”竞聘培训,虽是冬季,但学员的学习激情依旧热烈。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记1月19日商务运营团队《先情后事的客户服务进阶技巧》培训

国内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大关,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加速

汽车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关键领域,正在经历一个标志性的转型阶段,这一阶段以显著的里程碑和技术进步为特征。2023年成为这一行业的分水岭,特别是在中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量超过了3000万辆的大关。仔细分析这一增长及其背后的趋势,可以看出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加速全球化

中国的汽车行业在近些年展现出了显著的韧性和活力,在中汽协近日发布的2023年汽车产销数据中,可以看到2023年全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量分别达到了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6%和12%。这一增长不仅局限于传统车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增长尤为显著。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我们认为,这种快速增长反映了全球向可持续和环保交通解决方案的转变,而这一转变驱动力主要归结于环境关切和支持性政府政策。

不仅如此,国内汽车工业的全球足迹显著扩大,总车辆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出现了暴增,同比增长77.6%,凸显了全球对更清洁、更可持续车辆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正处于量变引发质变的阶段。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国内外企业合作和国内企业大举出海的动作。例如,今年CES展会上,NVIDIA与包括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在内的领先汽车公司为其NVIDIA DRIVE Thor和DRIVE Orin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这预示着未来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将成为汽车设计和功能的一个整体部分。

另外,比亚迪近日也宣布收购巴西锂矿开发商Sigma,该公司市值约29亿美元(约合208亿元人民币)。同时,比亚迪正在当地积极寻找锂资产,并计划建设一家集电动客车、卡车底盘和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该项目总投资额为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

所以现阶段下,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加速海外扩张。也有分析机构预计到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增长27%,达到175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预计将占据市场份额的78%左右。同时在2024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有望达到47.1%。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场”

虽说,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北美、欧洲等地区的发展仍然值得关注。从分析机构Canalys预测数据来看,2023年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增幅29%,达到1370万辆,渗透率达17%,其中欧洲和北美的销量分别达320万辆和180万辆,与中国共同成为2023年全球前三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是,北美即将超越欧洲,提供更低的电动汽车价格。英国也在投资策略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汽车制造商更多地关注竞争力强的电池电动汽车。

而且,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已经取得显著进步,特别是锂离子(Li-ion)技术,这为电池提供了更高的能量存储、更轻的重量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新的发展如固态电池,预计将进一步革新这一领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能力。如Schaeffler Americas正在开发的固态电池旨在增强电池寿命、减小体积,并降低成本,同时实现快速充电。同时,美企量子景观(QuantumScape)公司表示,其固态电池也通过了德国大众公司的50万公里耐久性测试。

并且,从国内海关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全球都在十分注重以ESG为代表的绿色环保理念。2023年“新三样”出口同比增三成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3.77万亿元,同比增长0.6%。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增长了29.9%,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加电动汽车和光伏的市场对于减少排放至关重要,也是符合全球规定的目标和里程碑。然而,电动汽车行业在确保盈利的同时,面临着满足环境目标的挑战。工控网认为,尽管近些年消费端对电动汽车的情绪有所放缓,但市场整体增长并未减弱,理解消费端的偏好,特别是关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和成本等因素,对于全球市场的持续扩张至关重要。

而且,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加速竞争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转向内部开发关键电气化推进组件,例如集成电驱动轴。这一趋势不仅激化了技术竞争,还推动了对永磁体(PM)依赖的减少,这一措施主要是国外考虑到中国在这些资源的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此外,随着产量的增加,行业内部的合作、联盟和合资企业日益增多,这既带来了技术挑战,也对供应链造成了潜在的限制。这些变化共同推动了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进步和竞争加剧。

总结来说,汽车行业向电动出行的转型涉及复杂的技术创新、市场动态、环境考虑、经济因素、消费者行为和全球供应链挑战的互动。特别是固态电池等电池技术的重大进步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新能源汽车必须在继续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电动汽车的广泛采用的同时,导航各种挑战,包括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经济不确定性、供应链复杂性和法规环境。